高校科研经费监管,难在哪里?

作者: 时间:2015-09-30 点击数:

  (引至《半月谈》2014年10月05日,作者郑天虹毛一竹)

  

  中央巡视组近期对国内一名牌大学的通报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让高校科研腐败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为何三令五申屡禁不止?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监管?

  2013年,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被指控,授意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00余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从这几年曝光的科研腐败案例中可以看到,造假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五花八门,包括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以差旅费、办公经费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

  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一位接受采访的高校教授坦言,实际上很多科研经费是花不完的,但是钱已经到手了,很少有人会退回去,花不完的部分也要想办法用掉。财务可以报销的名目都去做账报销,就会出现有的老师1个月报销30万元油费的情况。

  这位教授说,经费设置不合理是导致科研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费给多了,报销名目对不上,只好乱开发票。比如招待费、资料费、劳务费等都规定了一定比例,其中招待费占了很大比重。还有一些款项报不了,只能去造假。比如学校要求单笔报销发票必须在1000元以下,而买个打印机或电脑都会超千元,只好开假发票:一张999元的打印机,一张几百元的移动硬盘等。

  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自上而下的审计抽查有一定威慑力,高校内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基本上是空白,而课题成果的验收环节也往往是“放水”和“淡化”。

  “谁弄的课题就是谁的钱,因为涉及多方利益,学校根本不插手。”一名高校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从财务的角度,我们只审核发票的合法性,不管发票的合理性。因为高校还有科研处之类的部门,还有项目负责人。他们通过了,我们就不管,只看发票是真是假。发票是真的,业务是不是真的,监督不了。”

  教育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很多科研经费就是专项。现在专项设的多,各个部门都在设,很容易脱离监管。立项管理几个人就定了,极少去研究这些项目是不是国计民生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

  佛山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珠说,当前很多科研经费和成果针对性不强,不是落户在企业等有需要的地方,所以很多成果都难以转化。由于没有按需研究,实际成效并没人管。科研经费管理重征取轻监督,不抓过程和事后,而且科研过程一般都是跨年度,需要好几年,而地方财政是按年度审计,时间一长,就淡化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认为,目前,关于科研项目的多数规定内容大而化之,过于笼统,不能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制度措施,追加责任条款、验收评估,对有问题的项目责任人要纳入“黑名单”,追回项目资金,限制未来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等。

  另有专家认为,在科研领域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混乱。专家建议,应将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分离,掌握财权的部门退出项目审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专家评审制度,如此方能遏制科研经费腐败乱象。

  

  点评:

  在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课题申报时,要认真对待预算的编制,把好预算关。

  其实,我们在申报每个课题时,都有经费预算这一栏。如果能把经费预算编制清楚,又得到科研管理部门的批准,这就是以后执行预算的依据,也为后续科研经费的使用减少了不少麻烦。广大青年教师都申报过不少课题,也有相应的经验了,在科研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哪些方面要花钱,心里应该有底,应严肃一点,细致一点。而现在很多人编的经费预算,往往比较粗放、宽泛、抽象。这可能缘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当然,也不排除部分青年教师可能不太懂得预算,但这都可以请教。这种现状的形成,也与现在各项科研课题评审环节不太注重科研经费预算方面的评审有关,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财政预算的改革方向是预算细化,但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还很不细致。如只是笼统的说“资料费多少”,而这些资料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中文的还是外文的、通过购买获得还是调研获得等等,预算里都未涉及;再比如差旅费,在后续研究过程中,要去哪些地方调研,是坐飞机、火车、汽车、公交抑或自己开车前往,也很少有人细化,申报表里似乎也没有要求细化,这都是问题。

  第二,课题获批后,研究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预算,确需调整预算,也应办好报备、调整手续。

  课题获得批准之后,预算的执行也很重要,研究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这一点十分关键。但是,总有一些开支项目是无法预见的,此时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允许进行预算调整,在科研部门报备,由财务部门进行调整。如果真正要把课题研究好,科研经费是能用完的。以认真的态度、负责的态度来做课题,这一点尤其要引起重视。人文社科研究如果不接地气、泛泛而谈、没有与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又不去实践中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比如不通过问卷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费当然就不好用。总之,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严格执行,二是调整报备。要认真对待课题的研究,也需要对时间和精力作适度的安排,对课题多的老师要适当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做科研。当然大学毕竟不是科研院所,人才培养还是第一位的,教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此时,如何处理质与量关系的问题也就出现了——要出高质量的成果,就不能过于追求数量,而应以质量弥补数量。此外,要鼓励青年老师、博士后申报课题,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科研,不至于出现有的老师手上课题很多,有的老师手上一个课题都没有的现象。

  第三,要转变科研理念,青年老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急功近利。

  其实人生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当你资产大于负债的时候,你就是成功的;当你资产等于负债的时候,你就是平庸的;当你资产小于负债的时候,你就是失败的。生命的延续,除了传宗接代之外,还有其思想和德行。思想能够被很多人接受,虽死犹生,流芳百世,这说明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十分重要。认真做好课题也就是对精神追求的一个过程,这时需要我们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踏踏实实地把课题做好,形成自己的长期利益。课题研究是一个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是自己不断积累无形资产的机会,尽心尽力把课题做好是更加重要,也更为合算的。

  即使为了经济利益,把学问做好也十分重要。我经常举金融学院周骏教授的例子。周老刻骨钻研、勤奋治学,在学术界做出了名气,成为了名家、大师,84岁高龄的时候还获得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2012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这个钱完全由他自由支配,不需要报销。这不是很大的经济利益吗?钱之外还有崇高的荣誉,可谓名利双收。青年老师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是你们的,所以风物还宜放眼量,目光不能太短浅,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

  此外,课题研究也强调合作,强调团队的建设,跨学科、跨学校、甚至跨国的团队建设都必不可少,不能总是想着拿到科研经费之后就把它当自己的私房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玩单干,而应该按照团队意识充实课题组成员,并积极与课题组成员研讨、分析,积极开展学术沙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研究成果反复论证,这样大家共同来使用这笔钱,科研经费就比较容易落到实处,比较容易发挥其作用,就一般不会出现用不出去的问题。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